头一次见,主办方把艺人( rén)演唱会票房摆到明面。
最( zuì)近,曾轶可“迷人的危险”巡( xún)演主办方发布公告,宣布( bù)原定于 9 月 6 日在苏州举行( xíng)的演出取消。不过,事件很( hěn)快从票房问题延伸至更( gèng)复杂的内部纠纷。随后,主( zhǔ)办方把艺人巡演的票房( fáng)销售数据“公开处刑”,也让( ràng)曾轶可及其团队陷入了( le)舆论漩涡。

那么,到底是什( shén)么原因,以至于艺人和主( zhǔ)办方可以将并不鲜见的( de)演出取消闹到大众审判( pàn)场?未来的舞台还能由谁( shuí)来真正买单?
演出取消,为( wèi)什么要公开巡演票房?
把( bǎ)整个事件拉成时间轴,会( huì)发现它升级之快,几乎像( xiàng)一场预演的公开冲突。
8 月( yuè) 14 日下午 5 点,曾轶可巡演苏( sū)州站主办方杭州葫芦狗( gǒu)文化发展有限公司(微博( bó)账号“曾轶可迷人的危险( xiǎn)巡演”)发布取消公告,称原( yuán)定于今年 9 月 6 日曾轶可“迷( mí)人的危险”巡演苏州站票( piào)房远远无法覆盖演出成( chéng)本,且继续售卖仍无覆盖( gài)的可能,经多方慎重考虑( lǜ)与协商后决定遗憾取消( xiāo)。

不过,仅过 8 分钟,曾轶可工( gōng)作室立刻回应,称曾轶可( kě)“迷人的危险”巡演苏州站( zhàn),因与主办方屡次沟通协( xié)商无果,是主办方单方面( miàn)的决定被取消。并强调,曾( céng)轶可方并未收到任何来( lái)自主办方的真实、完整票( piào)务销售数据,也未参与票( piào)房及成本的评估过程。关( guān)于“票房无法覆盖成本”的( de)说法,并非由曾轶可方作( zuò)出。
此举,也让公众在偏向( xiàng)艺人的同时,开始质疑主( zhǔ)办方是否真如其所说,是( shì)基于理性票房考量做出( chū)的市场决策,还是在操作( zuò)上本身就存在诸多瑕疵( cī)。

这也直接导致了后续苏( sū)州站票房被挂出。15 分钟后( hòu),主办方转发工作室声明( míng),并公布了后台票务销售( shòu)数据截图。经查证,主办方( fāng)所公布的票房数据来自( zì)大麦、猫眼、票星球三个票( piào)务平台。从截图来看,三个( gè)平台总共售出 529 张票,总票( piào)房约 28.7 万元,大麦 250100 元,猫眼 36920 元( yuán),票星球 0 元。
其中,大麦网是( shì)主要票房贡献平台,规划( huà)库存 853 张票,实际售出 465 张,售( shòu)票率刚刚过半(54.5%)。最高档 1680 元( yuán)的售出 38 张,1280 元票档仅售 3 张( zhāng),680 元售出 71 张,380 元售出 353 张,占比( bǐ)最大。
而猫眼平台仅售出( chū) 64 张票,其中 1680 元票档售出 9 张( zhāng),1280 元票档 0 张,680 元票档售出 3 张( zhāng),380 元售出 52 张。
可以看到,大麦( mài)、猫眼两个平台的票务销( xiāo)售都主要集中在 380 元价位( wèi),中高票档销售疲软。

从整( zhěng)体票房的反馈看来,目前( qián)的情况属于贵的没人买( mǎi),便宜的卖不满。主办方用( yòng)残酷的票房数据,回击了( le)曾轶可方的质疑。
1 小时后( hòu),疑似曾轶可的一名前合( hé)作工作人员在社交平台( tái)发布长文,回顾过去 5 年演( yǎn)出合作经历,称沟通过程( chéng)“如同噩梦”,曾多次因压力( lì)大到手发抖,并指责艺人( rén)缺乏商业道德。这一系列( liè)公开发声,将原本简单的( de)取消通告演变为多方交( jiāo)锋,问题似乎也没有想象( xiàng)中那么简单。

短短两小时( shí)内,公告、声明、数据、爆料连( lián)环轰炸,演出取消从原本( běn)可能的低调收尾,瞬间演( yǎn)变成三方公开对峙的修( xiū)罗场。
从时间线上看,这场( chǎng)风波之所以在短短两小( xiǎo)时内迅速升级,可能并非( fēi)单纯的票房扑街所致。一( yī)般来说,若双方在私下仍( réng)保留协商余地,大可通过( guò)协商补偿、延期或低调取( qǔ)消的方式来止损,远没有( yǒu)必要在公开场合把矛盾( dùn)撕到全网围观的地步。
而( ér)之所以演变成明面上的( de)对线,更大的可能是艺人( rén)与主办方在私下已经谈( tán)崩,矛盾积压已久,取消演( yǎn)出只是导火索。
有一个细( xì)节值得关注,在 7 月 15 日主办( bàn)方微博官宣苏州站的巡( xún)演信息后,不到两小时,曾( céng)轶可也发了一条微博:“所( suǒ)有巡演信息以我微博为( wèi)准”,这也反映出艺人与主( zhǔ)办方之间在演出信息发( fā)布及决策上的沟通不畅( chàng),或许早已为后续合作埋( mái)下隐患。

而在矛盾公开化( huà)后,原本被压抑的情绪迅( xùn)速反噬。主办方选择用数( shù)据自证,艺人团队强调撇( piē)清责任,前工作人员则借( jiè)机“吐苦水”。三股力量同时( shí)爆发,才形成了这场短时( shí)间内全面撕裂的局面。
对( duì)于主办方来说,此次虽用( yòng)硬数据证明他们的决定( dìng)是基于市场现实和商业( yè)考量。然而,公开披露艺人( rén)数据的行为,也可能被视( shì)作对艺人及其团队的不( bù)尊重、不专业,加剧舆论、粉( fěn)丝对主办方失职或管理( lǐ)不善的质疑,将直接影响( xiǎng)其能否吸引更多的演出( chū)项目和艺人合作。

另一方( fāng)面,曾轶可的票房号召力( lì)同样面临着严重挑战。即( jí)使曾轶可的音乐业务能( néng)力毋庸置疑,但当演出无( wú)法带来预期的票房收入( rù)时,艺人市场的风险性便( biàn)会被放大。
因此,无论从哪( nǎ)个角度来看,这场“自杀式( shì)”撕逼都是双输局面。这也( yě)为行业内其他艺人和主( zhǔ)办方提供了一个警示,商( shāng)业合作中的沟通和透明( míng)度,始终是不可忽视的关( guān)键因素。
主办豪赌,艺人稳( wěn)赚?
一场演唱会看似只是( shì)艺人登台唱歌,实则背后( hòu)是一个庞大的成本与收( shōu)益模型。
业内人士普遍认( rèn)可“固定秀费”模式,艺人拿( ná)固定秀费,主办方负责售( shòu)票环节,票卖得好主办方( fāng)多赚,票卖不动就要自行( xíng)承担亏损。如果票房惨淡( dàn)到无法覆盖成本,主办方( fāng)选择取消演出,其实也是( shì)一种“及时止损”的常见操( cāo)作。

成本方面,场馆租赁是( shì)硬成本,一线城市体育馆( guǎn)动辄几十万到上百万,舞( wǔ)美灯光、LED 屏、音响设备,这些( xiē)技术投入往往比部分非( fēi)头部艺人秀费更高;再加( jiā)上宣传投放、安保后勤,所( suǒ)有环节缺一不可。艺人本( běn)人看似是核心,但在整个( gè)账本里只是一项固定支( zhī)出。
因此,艺人拿固定秀费( fèi),旱涝保收;主办方承担主( zhǔ)要票房风险,盈亏全看市( shì)场买不买单。而由于周边( biān)销售在国内份额有限,品( pǐn)牌赞助又高度集中在头( tóu)部艺人身上,主办收益几( jǐ)乎完全依赖票房。对腰部( bù)艺人来说,票卖得动才是( shì)真正的生死线。
这也是为( wèi)什么艺人一旦票房不稳( wěn),主办方会非常谨慎,甚至( zhì)宁可临时叫停。

而在适配( pèi)度方面,艺人的个人巡演( yǎn)又和普通拼盘演出是两( liǎng)个逻辑,拼盘或单场可以( yǐ)靠热点、情怀或营销打爆( bào),但巡演意味着全国多站( zhàn)铺排。一方面,成本高,钱必( bì)须先砸下去。另一方面,城( chéng)市扩散力要求高,不只是( shì)北上广要卖满,二三线城( chéng)市也得能消化,粉丝盘也( yě)必须稳定,能支持多场次( cì)、多价位的反复消费。
以曾( céng)轶可为例,她的个人风格( gé)鲜明,粉丝黏性强,这是她( tā)的优势。剧场型演唱会里( lǐ) 1680 元的最高票价在核心粉( fěn)丝看来并不算失衡,除了( le)位置优势,还包含 AfterPary、合影、吃( chī)蛋糕、互动游戏等环节,对( duì)粉丝而言不仅是前排体( tǐ)验,更是难得与偶像相处( chù)数小时的机会,性价比能( néng)够成立。

但与陶喆、汪苏泷( lóng)等国民度较高的艺人相( xiāng)比,今年他们在体育场巡( xún)演的最高票价仅为 1380 元。此( cǐ)外,今年 9 月前后,苏州将迎( yíng)来一大批艺人的演唱会( huì),包括颜人中、林忆莲、棱镜( jìng)、张韶涵以及张靓颖(与曾( céng)轶可同日演出)。

当观众的( de)选择多样化且预算有限( xiàn)时,票房压力不可忽视,这( zhè)些演出将进一步分流市( shì)场观众,增加曾轶可票房( fáng)的不确定性。如果不是死( sǐ)忠粉,高价票的性价比未( wèi)必具备足够的吸引力,从( cóng)而导致部分潜在观众未( wèi)能参与,无法有效扩大市( shì)场覆盖面。
对于艺人而言( yán),演唱会早已不只是唱功( gōng)与业务能力的舞台,而是( shì)一场全方位的压力测试( shì)。除了作品热度和基本的( de)业务能力,还考量的是艺( yì)人的公众形象是否稳定( dìng)、团队合作信誉是否可靠( kào),以及在高压环境下能否( fǒu)维持良性沟通与执行。
一( yī)旦这些环节出现短板,就( jiù)容易陷入恶性循环,如果( guǒ)秀费偏高、票房不稳、口碑( bēi)受损,主办方更不敢冒险( xiǎn)。随着市场信心被争议透( tòu)支,艺人能依赖的舞台只( zhǐ)会不断收缩,最终退回到( dào)小体量的演出场景。

站在( zài)主办方和投资方的角度( dù),演唱会的风险同样值得( dé)反复掂量。近年来,虽然整( zhěng)体市场规模快速增长,但( dàn)行业普遍认为风险极高( gāo),稍有判断失误,就可能陷( xiàn)入亏损。
可以预测,这场风( fēng)波过后,或许主办方将更( gèng)加审慎入局,市场规则更( gèng)加直白。
在热度和资本裹( guǒ)挟下,演出已经成为一场( chǎng)关于流量、口碑、信誉的综( zōng)合测验。艺人的合作姿态( tài)、团队的协调能力、主办的( de)决策判断,没有哪一方能( néng)独善其身,缺一不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