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/曹乐溪
拍电影不图( tú)赚钱,叨叨只会想到两个( gè)人,一是赔上房产也要做( zuò)《里斯本丸沉没》的方励,一( yī)是自掏腰包拍战争片《生( shēng)还》的高群书。
老方打捞真( zhēn)相,老高则打捞历史。改编( biān)自“抗联最小女战士”李敏( mǐn)的回忆录《风雪征程》,《生还( hái)》讲述了一群普通的东北( běi)抗日联军战士,在反抗日( rì)军围剿中相互保护、艰难( nán)生存又打回东北的真实( shí)故事。
作为主角的李童从( cóng)被服厂女兵,经历炮火洗( xǐ)礼逐渐成长为抗联教导( dǎo)旅的侦察兵,某种意义上( shàng)《生还》不仅是爱国主义教( jiào)育片,更是少年成长教育( yù)主题。
但全片无明星演员( yuán),报告文学式的拍摄风格( gé),让《生还》上映后排片不足( zú)1%。
即便拍电影成了做公益( yì)科普,高群书也依然觉得( dé)自己有责任将这段鲜为( wèi)人知的历史搬上大银幕( mù)。“三万多抗联将士,最终只( zhǐ)剩下七百多人,很多人至( zhì)死连名字都没能留下。”

“我( wǒ)想拍摄抗联后期史,去纪( jì)念那些为国捐躯的人,弘( hóng)扬抗联将士不抛弃不放( fàng)弃的人道主义精神,我相( xiāng)信《生还》算是做到了。”

东北( běi)抗联的“她力量”
一起突围( wéi)的战友或牺牲或被俘,与( yǔ)大部队走散的李童靠着( zhe)裴大姐给的一盒火柴,在( zài)风雪交加的东北山林中( zhōng)独自生存了数日,那一年( nián)她只有14岁。
想要讲述东北( běi)抗联故事的念头,源自多( duō)年前高群书看到的一段( duàn)李敏自述:
被服厂女兵跟( gēn)随部队抗击日军的途中( zhōng)被打散,李敏亲眼目睹裴( péi)大姐们子弹打光壮烈牺( xī)牲。逃难过程中饥寒交困( kùn),看着路上的死老鼠内心( xīn)挣扎;身体冻僵了就脱掉( diào)鞋子用雪搓,通过粪便旁( páng)的草纸来判断踪迹是敌( dí)是友......这些触目惊心的细( xì)节,被如实还原在电影《生( shēng)还》中。

“以前很多抗联题材( cái)影视作品,描述的是杨靖( jìng)宇、赵一曼等牺牲的英雄( xióng),很少有人写幸存者,实际( jì)上这批人对于东北解放( fàng)起到了很大的作用,”高群( qún)书告诉叨叨。“这段历史鲜( xiān)为人知,很多东北当地有( yǒu)文化有知识的人都不清( qīng)楚,我觉得这段历史应该( gāi)被打捞一下。”
东北抗日联( lián)军在内无配给、外无援兵( bīng),长期与党组织失去联系( xì)的情况下,依然与日军进( jìn)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。《生( shēng)还》讲述的正是一群普通( tōng)抗联战士从突围过江,被( bèi)苏联方面整编为教导旅( lǚ)、最终返回祖国解放东北( běi)的故事。
与八路军兵工厂( chǎng)、医院等根据地在大后方( fāng)不同,东北抗联后方即前( qián)线,老弱病残、家属子女与( yǔ)战士们一起面临枪林弹( dàn)雨,遇到敌人需要随时转( zhuǎn)移。正如电影中遇到鬼子( zi),尚是孩子的李童也被分( fēn)配了一把手枪,家仇国恨( hèn)面前,不分男女老幼,每个( gè)人都是战士。

以往战争片( piàn)以女性为主角的并不多( duō)见,而《生还》以李童的女性( xìng)视角切入,勾勒出一群生( shēng)动鲜活的被服厂女兵群( qún)像:像妈妈一样保护所有( yǒu)人的裴大姐,能歌善舞、乐( lè)观坚韧的金玉希,在战火( huǒ)中生下女儿的金道真,父( fù)兄都投入抗战、在部队里( lǐ)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李( lǐ)童......
条件艰苦但信念坚定( dìng),让抗联战士们组成了一( yī)个温暖的大家庭,过年前( qián)有人打下一头野猪,大家( jiā)兴高采烈地包饺子、载歌( gē)载舞,“我们有意识地刻画( huà)抗联战士的家庭感和乐( lè)观精神,不想把它拍得愁( chóu)云惨淡,”高群书坦言。
“一方( fāng)面东北人天性如此,另一( yī)方面,在没有配给、靠缴获( huò)敌军物资生存的情况下( xià),没有乐观精神早叛变了( le)(笑)。”

作为电影的创作者,看( kàn)了几十遍《生还》的高群书( shū)依然会为片中的故事深( shēn)深触动。
他还记得李童与( yǔ)大部队走失那场戏,饰演( yǎn)李童的邵正一从小就不( bù)爱哭,剧本中有好几场哭( kū)戏,“她说导演我哭不出来( lái),那天拍的时候我说先试( shì)一条”,结果看见牺牲的战( zhàn)友们尸体遍布山林,“李童( tóng)”眼泪夺眶而出,带着哭腔( qiāng)念出每个人的名字,那是( shì)战火纷飞中她唯一能做( zuò)出的纪念,看得监视器前( qián)的高群书也忍不住落泪( lèi)。
从金道真战地生产到老( lǎo)马牺牲自己护送大家过( guò)江,《生还》中几乎90%的剧情取( qǔ)自真实的抗战经历。对于( yú)一些网友认为电影“过于( yú)平铺直叙”、“仿佛在拍报告( gào)文学”,高群书认为对于电( diàn)影性的理解千人千面,而( ér)「真实」是自己拍摄《生还》的( de)追求,“白描其实是很高级( jí)的手段,你可以把《生还》当( dāng)成纪录片来看。”
在真实基( jī)础上,高群书选择给电影( yǐng)一个温暖的结局。
反法西( xī)斯战争胜利后,几位在监( jiān)狱中与敌人作斗争的同( tóng)志回归。已是训练有素战( zhàn)士的李童与重逢的金玉( yù)希们在苏联餐厅里互诉( sù)衷肠,李童望着战友手臂( bì)上的累累伤痕默默落泪( lèi),而一旁金道真的小女儿( ér)金灿烂埋头享用晚餐,这( zhè)是无数双手从历史深渊( yuān)中奋力托举出的天真无( wú)邪。
正如李童初到苏联,吃( chī)着列巴面包、泡在浴缸里( lǐ)洗澡时,社会主义国家的( de)幸福感第一次有了具象( xiàng)化的体验。不需要强上价( jià)值,这些细节已经能让观( guān)众感受到和平年代的来( lái)之不易。

没明星没投资,
却( què)拍出了最具沉浸感的战( zhàn)争片
《生还》没有启用任何( hé)大牌演员,这是高群书做( zuò)出的一个艰难决定。
“这个( gè)项目酝酿了四五年,刚开( kāi)始也想用腕儿,想用流量( liàng)艺人,”他坦言。但一是拍摄( shè)条件艰苦,需要演员高度( dù)配合,二来知名艺人的加( jiā)盟会让观众更容易出戏( xì),在注重真实与吸引流量( liàng)的取舍中高群书选择了( le)前者。
没有重磅明星撑场( chǎng),随之而来的一个困境就( jiù)是融资难。高群书自掏腰( yāo)加借钱补齐了电影拍摄( shè)成本,彭禺厶、周云鹏、周思( sī)羽等合作过的演员均属( shǔ)友情出演,“片酬几乎都没( méi)拿,就是一个红包。”

而在素( sù)人中寻找能饰演主角李( lǐ)童的孩子,同样破费功夫( fū)。高群书还记得自己拍摄( shè)电影《枪神》时,就在东北海( hǎi)选了很久的小演员,但身( shēn)高不能太高、身体素质过( guò)硬,性格还匹配的凤毛麟( lín)角。
直到后来动作指导为( wèi)高群书发来一段视频,视( shì)频中绰号“小辫子”的昆仑( lún)决少年选手邵正一吸引( yǐn)了他的注意力。因为从小( xiǎo)练习搏击,10岁开始每天跑( pǎo)步10公里,邵正一很能吃苦( kǔ),身上没有骄娇二气,“我一( yī)看就觉得这是李童,性格( gé)倔强,生来有股子天不怕( pà)地不怕的劲儿,这是演不( bù)出来的。”

《生还》是高群书拍( pāi)摄的第一部战争戏。在酝( yùn)酿创作故事的四五年间( jiān),他也在反复思考研究战( zhàn)争戏怎么拍。
“我不太喜欢( huān)把我军战士当成神兵去( qù)拍,那些武侠化的东西可( kě)能视觉上大家愿意看,但( dàn)我拍战争戏是为了纪念( niàn)那些牺牲的英雄,所以最( zuì)后决定采用最原生态的( de)打法,就是步枪、手榴弹。”
善( shàn)用手榴弹是东北抗联的( de)一个作战特点,因为东北( běi)雪多,手榴弹能够将雪炸( zhà)起来挡住敌军视线。《生还( hái)》剧组选择在吉林仙人谷( gǔ)拍摄,这里长年白雪覆盖( gài),孕育神山灵气,“拍战争片( piàn)没有一个人受伤,我一直( zhí)觉得是抗联将士的英魂( hún)在保佑我们,”高群书感慨( kǎi)。
但要在气温零下二十多( duō)度、高海拔的深山老林里( lǐ)拍摄62天,难度与挑战可想( xiǎng)而知。饰演抗联将士的演( yǎn)员们需要踏着一米厚的( de)雪地背粮负重行军,即便( biàn)是一些当过兵的跟组演( yǎn)员都吃不消,“走几步就喘( chuǎn),别说演戏了,先想着活下( xià)来”。

但也正是这种接近于( yú)真实的情境,让演员能够( gòu)沉浸式进入角色。由于剧( jù)组的多数演员没有战争( zhēng)戏拍摄经验,高群书安排( pái)大家在开机前提前进入( rù)山里军训,看纪录片了解( jiě)历史,并为各自的角色撰( zhuàn)写详尽的人物小传。
战士( shì)们破旧的棉服军装,脸上( shàng)的雀斑、冻伤,被战火熏染( rǎn)的痕迹,都需要细致不出( chū)戏的妆造。很多饰演女战( zhàn)士的演员,上妆后高群书( shū)在片场都认不出来,“探班( bān)的人以为是群演,洗完脸( liǎn)后才恢复光彩照人的模( mó)样。”

如今《生还》上映,电影首( shǒu)日排片只有0.8%,但高群书并( bìng)不担心票房。比起电影盈( yíng)利,他更希望更多人看到( dào)这部片子,“现在有网络了( le),肯定有一天会上平台。我( wǒ)们这次一方面是(电影票( piào))降价,20块钱的结算价让利( lì)给影院和观众,同时农村( cūn)市场免费,与院线同步上( shàng)映。

从争议中走来,
带着历( lì)史的回旋镖
在《刀尖》、《三叉( chā)戟》票房失利,电视剧《猎冰( bīng)》口碑滑铁卢后,「江郎才尽( jǐn)」成为一些网友对于高群( qún)书的评价。
“观众怎么批判( pàn)都可以,”高群书并不介意( yì)。“我还是要靠未来一部部( bù)的作品去证明,还是有很( hěn)强烈的创作欲望。”
从某种( zhǒng)意义上,高群书的创作之( zhī)路一直伴随着争议:成就( jiù)孙红雷的《征服》拍完后一( yī)度卖不出去,谍战片《风声( shēng)》、打捞历史的《东京审判》口( kǒu)碑两极分化,而在金马奖( jiǎng)斩获最佳剧情片的《神探( tàn)亨特张》,在当时更被人批( pī)评为“精编版《法治进行时( shí)》,根本不是电影”。
但经过时( shí)间浪潮的淘洗,这些作品( pǐn)在多年后要么成为经典( diǎn),要么被重新追捧。
对新闻( wén)专业毕业的高群书而言( yán),关照历史与现实是他创( chuàng)作的源泉。在社交媒体上( shàng)他时常12G冲浪,转发大量的( de)社会民生新闻,“主要是作( zuò)为资料和创作素材留存( cún),也在观察大家为什么会( huì)对这件事感兴趣,”他告诉( sù)叨叨。

高群书也关注年轻( qīng)的导演人才。今年由他监( jiān)制、谭嘉言执导的《沙尘暴( bào)》在优酷播出,由于导演资( zī)历尚浅,作为资深导演的( de)高群书义不容辞保驾护( hù)航,从剧本打磨、围读到码( mǎ)演员、调后期全程协助,让( ràng)这部描摹人性复杂的社( shè)会派悬疑剧智影园苑评分高( gāo)达8.1,好评如潮。
目前他与谭( tán)嘉言合作的另一部作品( pǐn)《等到你》已经杀青待播,等( děng)忙完《生还》还要赶去监制( zhì)一位青年导演的文艺片( piàn)。
很多年轻人拿着项目找( zhǎo)过来,高群书知道他们都( dōu)不容易,“新导演现在没人( rén)投资,很多都得自己拿钱( qián)。我们的一位导演董性以( yǐ),他最近拍了部特别好的( de)片子叫《如沐春风》,全剧组( zǔ)加上演职人员一共20人左( zuǒ)右,几乎都是导演的亲戚( qī)、村里的邻居,我说他是河( hé)南的阿巴斯(笑)。”
而作为导( dǎo)演,高群书也有多个项目( mù)在剧本创作和筹备阶段( duàn)。拍摄司马迁笔下的荆轲( kē),是他一直以来的心愿。一( yī)诺千金的荆轲,甘于献首( shǒu)的樊於期,轻虑浅谋的燕( yàn)太子丹,“如今这个时代,信( xìn)用和道义已经变得稀缺( quē),”高群书希望通过塑造春( chūn)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群像( xiàng),来打捞传统文化精神。
在( zài)改叫“他去精神病院了”之( zhī)前,高群书的网名是“膘客( kè)老高”,但老被人误认为是( shì)“嫖客”。如今的老高也许更( gèng)像是“镖客”,以孤勇无畏的( de)姿态,带着历史的回旋镖( biāo)扎回现实,也许终将激起( qǐ)一番浪潮。